1991 老虎斑(棕點石斑) Epinephelus fuseoguttatus 全世界首創年研發成功

本魚種屬肉食性魚類,對鹽度、溫度之適應範圍很廣,適合於陸上池或海上箱綱,東南亞國 家海上箱網中養殖,其成長率較佳,約每年1台斤,而在台灣陸上池養殖亦達每年1台斤和其他養殖之石斑差異不大。
本魚種在台灣澎湖海域有產,本公司人工繁殖之種魚是由新加坡進口,體重在15至30公斤,利用賀爾蒙處理可達到自然產卵受精的效果。產卵時間在夜間9至10時,雄魚追尾明顯並有跳躍現象,約在30分鐘內結束,長期紀錄發現本魚種產卵前一天不攝食,且產卵皆在農曆初一至初四左右,1月產卵僅有4天,但1天產量50尾魚,可達150公斤,和鮭形石斑之產卵方式不同。
受精卵是透明,分離,浮水性,水溫27.8±0.5°C,鹽度為32PPT下18小時55分孵化,魚體長1.68公釐左右。孵化後魚苗浮於水表層,約60小時後開始進食,投與餌料生物包括牡蠣受精卵及小型輪蟲,以清水流水式及藻水池飼育比較,藻水池飼育成績較為理想。本公司於 1991年己研發人工繁殖成功,目前已量產中。老虎斑的人工繁殖技術為東南亞地區漁民的一大福音,因本魚種最適合東南亞地區養殖,並在空運及海運方面損傷率很低。